为什么有人连“检索”的能力都做不到?
本文发布于 561 天前,最后更新于 561 天前,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。

认知观的信息检索以信息系统用户为主体,将信息检索者的认知与行为表现作为研究重点。

虽然我们已经有了高效的搜索引擎软件,你可以通过Google一下,来了解和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,但是你仍然会惊讶许多人不仅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博学,反而在知识的海洋里变得更加愚钝,以至于思维更加懒惰。
我们周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类人,这类人向你咨询某个问题,但是他却无法准确地向你描述他想要什么。就好像老板想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广告,客户想要更加清晰自然亮丽的宣传图,或者干脆抛给你一个问题,然后问你怎么做?但无论你给他几版作品,他似乎都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于是引发了鸡同鸭讲的情况,最终双方得出结论,两人不在一个频道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本文将从图书情报学的角度来解释。

信息检索结果无法令用户满意的原因必然在检索模型的连接环节,即用户与检索词的连接、检索词语索引文档的连接。具体原因包括以下三点:

1.用户的知识非常态

根据Belkin的知识非常态理论(ASK),用户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认识可能是不清晰、有偏差的,因此可能采用不准确、不全面的检索词描述信息需求,导致检索结果与用户预期存在差距。
例如 我身患BPD,但是我此前并不知道什么是BPD,我对于精神类疾病的认知仅限于抑郁症,以及从科幻作品中了解的多重人格(《化生博士》),虽然我有自称不同人设为人格的习惯,但我并不清楚这一症状应该称为什么。所以作为一个layman,我会下意识地检索多重人格,双重人格,但是检索器会给我反馈双相障碍,而大多数人对于双相障碍的字面理解也都是双重人格(实际上并非如此,双相人格障碍,是一种时而躁狂时而抑郁的疾病),于是就产生了检索结果与预期不符合的现象。

2.语言表示的复杂性

一是词语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意义(如Apple在不同语境下表达“水果”或“电子产品”),由于用户使用检索词与系统分配标引词的背景不同,导致检索结果虽然与需求在字面上相关,但存在语义差异;二是词语本身的一词多义(Bank:银行/河岸)和一义多词(番茄与西红柿),前者使结果中不相关文献增多,导致“查准失误”,而后者造成检索结果的分散,导致“查全失误”。
例如我对画师说,我想要一份色图,于是画师给了我一个色环图。
我对别人说我是声控,于是他和我说“开灯”。

3.用户与系统表示的不一致

用户和标引者对相同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,使用不同的语词描述相同事物,从而导致无法检出相关结果。
例如 克苏鲁神话中一个外神可能有诸多的化身,但你以其中一个化身作为描述词来检索却很难发现,原来 撒麦迪男爵 和 漂浮恐惧 是同一样东西。这个现象倒是经常在跑团推理里面出现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